水利部:实现雨水情测报设施全覆盖,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应设尽设
据水利部官网,水利部于2025年4月1日(星期二)上午召开水库安全管理工作成效新闻发布会,水利部副部长王宝恩介绍有关情况,并和水利部运行管理司司长张文洁、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共同答记者问,水利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二级巡视员刁莉莉主持会议。
会中,水利部副部长王宝恩介绍:水库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具有防洪、供水、发电、航运等多种功能,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突破历史极值、颠覆传统认知的暴雨洪水灾害多发频发重发,防风险、保安全形势更趋严峻复杂,水库安全管理须臾不能松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现有水库数量多、高坝多、病险库多,要坚持安全第一,加强隐患排查预警和清除,确保现有水库安然无恙。水利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锚定水库不垮坝目标,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组织各地及有关各方齐心协力,慎终如始抓好水库安全管理,牢牢守住水库安全底线。
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压实安全管理责任,下好安全度汛“先手棋”。汛前全面落实水库大坝安全责任制和小型水库防汛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巡查责任人,全覆盖开展责任人培训,确保责任人有名、有实、有能。突出抓好病险水库安全度汛,病险水库主汛期原则上一律空库运行。组织指导各地提前预置应急抢险力量和抢险物资,密切关注水库汛情险情,加强业务指导,确保险情能够及时、有效得到处置。
二是强化部际协调联动,实现安全管理“全覆盖”。会同司法部、国家能源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晰责任,推动实现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全覆盖、无死角。
三是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筑牢工程安全“基础桩”。健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长效机制,加快除险加固项目组织实施,强化质量管理,实现“随病随治”,确保及时消除工程安全隐患。
四是构建现代化运管矩阵,赋予水库管理“新动能”。组织各地、各有关单位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加快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水库运行管理各方面的系统性管理模式,全面提升水库安全管理水平。
五是推进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提升监测预警“感知力”。“十四五”以来,重点抓好小型水库监测设施建设,加快实现雨水情测报设施全覆盖、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应设尽设;积极构建“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体系,加大卫星遥感等新技术应用,不断提升水库监测预警能力。
六是加强水库库容安全管理,织密安全管理“防护网”。印发了《关于加强水库库容管理的指导意见》,开展水库库容安全管理专项行动,组织完成承担防洪任务的3570座大中型水库库容曲线复核工作,对侵占水库库容、分割库区水面等行为持续排查、坚决整治,全力保障水库库容安全。
通过强化水库安全管理,我国水库安全状况持续改善,2022年至2024年首次实现连续三年水库无一垮坝。同时,运行管理水平稳步提升,水库工程效益得到了充分发挥。
下一步,水利部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水库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做好水库安全运行各项工作,全面提升水库安全管理和风险管控能力,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
相关媒体就水库安全管理工作等大家关心关注的问题发出提问:科技日报:近年来,水利部组织各地大力开展水库监测设施建设,提升监测预警能力。能否介绍下水库监测设施建设的相关情况?水利部运行管理司司长张文洁:实施水库监测设施建设,是提升水库雨水情、工情监测预警能力的重要措施,对保障水库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水利部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水库监测设施建设工作。一是大规模实施水库监测设施建设。“十四五”以来,指导各地累计完成5.1万余座小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和5.7万余座雨水情测报设施建设。此外,利用增发国债资金支持各地完成425座大中型水库安全监测设施建设。二是强化监测信息应用。水利部建成部级水库雨水情和大坝安全监测平台,指导各地积极推进省级水库安全监测平台建设,加强水库监测数据汇集和应用,实时监测感知水库降雨量、库水位,以及大坝位移变形、渗流渗压、应力应变等雨水情、工情要素,为水库安全运行和防汛抗旱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三是健全水库监测制度标准体系。2024年水利部印发《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管理办法》,发布《小型水库监测技术规范》《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等系列技术标准,完善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设计—建设—应用—运维”全周期技术标准体系。过去,由于缺乏现代化的监测手段,水库安全管理多依赖人工巡查和经验判断,隐患难以及时发现。“十四五”以来,全国水库安全监测设施全面建设和提档升级,监测覆盖率与自动化程度大幅提高,已基本实现从“模糊感知”到“精准掌控”的跨越式转变,为大坝安全筑起一道数字防线。2024年汛期,新建监测设施提前预警高风险水库,为人员转移和险情应急处置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有力支撑水库安全运行,为亿万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安全守护。下一步,水利部将指导各地做好“十四五”小型水库监测设施建设收尾工作,实现雨水情测报设施全覆盖、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应设尽设。组织编制“十五五”大中型水库安全监测实施方案,全面推动全国大中型水库安全监测能力提升。同时,积极探索卫星遥感、北斗、无人机、无人船以及探地雷达等新技术应用,加强监测感知数据分析,建立健全水库风险研判处置机制,让水库拥有“数字生命”。新华网:请介绍下水利部在强化水库雨水情监测预警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效。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水利部不断加强水库雨水情监测预警工作,充分发挥水库的“王牌”作用。一是加强水库雨水情监视,汛期持续监视水库超汛限运行情况,每日形成水位超汛限水库清单并下发水库运行管理单位,其中2024年实时监视发现水库超设计、超校核、超坝顶等100余座次,确保了水库安全运行;同时持续关注中小水库的运行状况,实时监视暴雨区内中小水库的水情趋势变化,动态开展中小型水库水位及入库预报,针对可能出现超设计或校核水位的水库提前发布预警,督促提醒主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水位。二是建立预报预警制度,充分考虑前期暴雨洪水和下垫面变化条件,动态调整西北、东北、华北、西南等不同地区的暴雨预警阈值,汛期利用降雨数值预报成果,统计分析25毫米、50毫米等不同级别暴雨区内的水库特别是病险水库的风险影响,2024年通过蓝信向一线发布水库靶向预警85919座次,有效提高预警发布的覆盖度和精准性。三是加强骨干水库预报调度,在三峡、丹江口、小浪底、大藤峡等重点骨干水库构建了预报调度预演模型,在数字孪生场中“正向—逆向—正向”推演水工程运用次序、时机和规模,提前发现风险和问题、迭代优化方案、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实现快捷、精准、科学调度。在防御2024年长江3次编号洪水期间,综合考虑上游来水预报及下游水情,每日2至3次滚动开展三峡水库等水库群联合调度预演工作,精准调度,牢牢守住了水库安全底线,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实现了各类水库不垮坝、重要江河堤防不决口的重要胜利。水库安全事关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我们将以“如临深渊、戒慎恐惧”的态度做好每座水库的安全工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水利部正在部署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请问开展这项工作对于提高水库管理水平具有什么样的意义?目前进展如何?下一步还有哪些安排?水利部副部长王宝恩: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传统的水库管理方式已难以满足更高水平安全的要求。为扎实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实现对水库运行的全面管理和精准调度,水利部基于矩阵管理概念,结合水库管理特点,部署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是对传统水库管理模式的一次重大革新。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是一项系统工程,核心要素是“四全”、“四制(治)”、“四预”、“四管”,核心就是这16个要素。其中,“四全”是指实施全覆盖、全要素、全天候、全周期管理,确保监管无死角,让每一座水库、每一个细节都尽在掌握之中。“四制(治)”是指完善体制、机制、法治、责任制体系,为水库安全管理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四预”是指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通过科学准确预报、迅速有效预警、模拟真实预演和完善可行预案,提升水库防洪调度和安全管理能力。“四管”是指加强除险、体检、维护和安全工作,确保水库大坝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2024年,水利部坚持试点先行,强化数字赋能,积极推进矩阵建设。全国8246座水库启动了矩阵建设,其中329座试点水库和65个区域业务总体完成率分别达到了78.4%和73.3%。依托全国水库运行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相关业务系统数据,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国、流域、省、市、县、水库多层级的全国矩阵平台,实现对矩阵各项业务的全面监管、直观展示与高效应用。11省份建成省级矩阵平台,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船、水下机器人等新技术积极应用,复杂病险隐患检测探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创新研究不断推进,水库安全管理水平得到全方位提升。矩阵建设成果在2024年水库安全管理和防汛调度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水利部将指导各地加快推进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的各项任务,确保2025年全面完成矩阵先行先试工作。到2030年全国矩阵基本建成,实现全面动态精准掌握所有水库上下游、左右岸全要素信息,“天空地水工”全天候监测感知,全覆盖掌握水库安全运行性态和风险,重要水库“四预”能力显著提升,水库建设、运行、报废全生命周期依法依规管理,水库运行管理精准化、信息化、现代化,全面保障水库安全、长效和良性运行。